欢迎登录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
  • 设为首页
  •  | 
  • 收藏我们
  • 首页> 百年风物 > 校友回忆录

    故乡的泥土
    发布时间:2021-12-02
    高秉涵
     
           树根深长在泥土中,泥土便成了落叶的归宿,游子梦魂留给了故乡,故乡便成了游子的生命源头。
           菏泽,是我呱呱落地的地方,是我的生命源头,是我热爱的乡土,无论我流落何处?无论我流落多久?天涯流落人,梦魂总系故土。
           越是没有希望回家的游子,也越是想回家,我们这一群流落台岛的菏泽人,好像都患了思乡症,所谓“乡泪客中尽,月是故乡明”,这大概就是我们这些沦落天涯游子情怀的写照吧!
    高秉涵
           不曾长夜痛哭的人,未足以谈人生,不曾长年沦落天涯的人,更无法体会到思乡的酸楚。而我的“思乡曲”,也就是在这种“断肠人在天涯”的思念故土的痛苦中谱出来的。
           卞永兰,是我菏泽中学的学姐,她随着夫婿檀秉钧先生(汶上人)与我们同一时期来到台湾,她夫妇二人,刻苦耐劳,忠厚勤俭,稍有积蓄。生活已属小康,但她们为了生命安全,为了远离战祸,于60年代,全家移民南美-阿根廷。
           她们临走时,台北的很多同学乡亲都以无限羡慕的眼光去松山机场送行,大家都认为他们有能力移民国外,远离战火,她们终于可以安全的活下去了,她们真的得救了,而我们却仍活在战争的边缘,真不知何时烽火再起。在机场的广播声中知道登机的时间已经到了,霎时大家哭成一团,好像此生再相见的机会不多了。
           我和永兰大姐握别时,发现她手中提着一袋约两公斤的泥土,她流着泪对我说:“我们全家移民海外,此生能否再看到中国已是未知数,台湾是中国的土地,我带这袋泥土,我在国外思念家乡时,想念中国时,我就会看一看、闻一闻、抱一抱这袋泥土,以解我思乡、思国之苦 . . . . ”我握着她颤动的手,真不知再说些什么。
    高秉涵在中央电视台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领奖台上
           泥土代表了故乡,泥土代表了中国,她走了,她怀揣着故乡走了,怀揣着中国走了,因为她是中国人。无论她流落何处,无论她流落多久,她都热爱着她的故乡,热爱着她的祖国。
    高秉涵感动中国人物奖杯
           卞大姐于取得阿根廷国籍后,即于1981年冬,持阿根廷护照,计划先回台湾看看故友,再由台湾经香港转往家乡-菏泽,以偿返乡探视宿愿,她由其长子陪同到台北后,大家都知道他们母子即将返乡探亲了,住在台湾中南部的菏泽乡亲,也闻讯纷纷赶来台北,齐聚一堂,大家一致希望卞大姐于返菏探亲后,再经香港返回台北,以便听听她在故乡的见闻,了解一下故乡的过去和现在状况,以解思乡之苦,乡亲们并一致恳求她从菏泽回台时,一定要带一些富有代表故乡风味的东西,诸如山楂、耿饼、烧饼、面泡子之类,并希望到菏泽后多多拍照,诸如大隅首,李隅首、宋隅首、郭牌坊、南华公园、清水桥、菏泽中学、鼓楼、钟楼等等,都把它照下来,当然同乡们更希望卞大姐能去看看他们的娘亲父老兄弟······霎时,她的笔记本已经记满了。
           我以渴望的口吻提醒她:“我们长年流落异乡作客的人,内心真正期望的是能够再见到故乡的泥土,就给我们带一把故乡的泥土吧!”她含着泪、点点头,默默无语。
           1982年1月中旬,她们母子由山东菏泽,提着大包小包的,又按计划回到了台北。记得就在次日的上午,我菏泽旅台乡亲逾百人,扶老携幼地都集合在菏泽中学同学聂爱梅大姐新创立主持的国花幼稚园内(位于台北市万大路),原济南一联中校长刘泽民先生等乡亲前辈,也都前来听听家乡消息。当天上午,大家都静静聆听着卞大姐的乡情报告,下午,在同乡的协助下,每户可分得烧饼一个、耿饼三只、山楂和红枣来各五粒。等到要分配卞大姐所带来的一袋约三公斤重的故乡泥土时,乡亲们都认为“乡土”比其他物品都重要,都宝贵,况且也不易分配,为求公平,当场大家以掌声推举我这个做律师的执行分配故乡泥土的任务,约定每户一汤匙,任何人不可多索取,只有执行公平分配泥土的我,可以分到两汤匙,以作我公平执行分配泥土的酬劳。我还记得有位同乡陈兰芝先生,因他年老手抖,竞将他分得的一汤匙泥土,抖撒在地上,嗣后在他苦苦的恳求下,就再补给他半汤匙,当场即引起其他同乡的不满。我这个法律专业者,总算完成了这个空前绝后的分土任务,但目睹乡亲们手捧着如获至宝的一羹泥土,他们既哀伤又得意且感谢的复杂表情,又令我感到无限茫然与惆怅。“泥土何其多,惟独故乡贵”,没有长期流落过异乡的人,又怎能体会到故乡泥土的可贵呢。所谓“断肠人在天涯”,其用“断肠”二字来形容流落天涯人的思念乡土之情怀,诚属千古绝句,也只有长年流落异乡的人,才能体会到天涯流落的人为何会因思乡而有断肠之痛的感觉。
    菏泽县县立乡村简易师范学校录取证明
           1995年4月,我菏泽旅台同乡会第一次组团返乡探亲时,曾受到菏泽市贾学英书记等诸领导的热烈欢迎,在这次的欢迎会上,我在致答谢词时表示,我们长年流亡异乡的人,对于故乡的关怀、对于故乡的思念、对于祖国的热爱,与各位领导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将卞永兰大姐捎带“故乡的泥土”的故事重说了一遍,并补充说明,我将我分得的两汤匙“菏泽的泥土”的一半放在银行的保险箱里,以免丢失,将另外一半,则分多次掺入茶水中喝掉了,因为我是喝“故乡的水”长大的,将故乡的泥土掺在茶水中饮用,就视同我仍在喝着故乡的水,以慰藉思乡之情怀。新分得的耿饼和烧饼都发霉了,还没舍得吃,在场者听了莫不为之感动。
           “乡土情、祖国情、民族情”,这都如母子情,是与生俱来的血缘、地缘之情,是永恒的,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是无法割裂的。
           永兰大姐虽因积劳成疾已永别人间,但这段乡土之情,却永远烙印在我的生命里,我们永远会感谢她、怀念她,更忘不了这羹慰藉游子的故乡泥土,因为它代表了故乡情,代表了祖国爱。我们永远需要它,珍惜它。
           故乡的泥土,我爱你!
           故乡的泥土,我生命的源头,我爱你!永远、永远······
     
    注:作者系菏泽一中简师时期校友,2012年度感到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现为台湾菏泽同乡会会长。

  • 上一篇:永远的眷恋
  • 下一篇:师恩难忘

  • Copyright 2010-2025 www.hzyzh.com.cn ALL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1014052号-2
    技术支持:千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