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一中课程改革的典型性意义在哪里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志勇
今年上半年以来,在不同的场合,我一直在向全省推介菏泽一中的课程改革。今年5月初,我第一次到渮泽一中调研工作,这里的课程改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音乐、艺术、体育“选课与走班”教学,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等等。随后,我在“博客”上热情地向大家推介了菏泽一中的课程改革;后来,在莱芜召开的全省高二课程改革调度会议上,我请菏泽一中作了经验介绍。 9月22日,在“2009山东素质教育论坛”上,我再次向大家推介菏泽一中的课程改革。
我每次对菏泽一中的推介,都会在我的“博客”或邮箱中引来一些反对之声,举报之声。我知道,菏泽一中的课程改革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也不是说它的课程改革在全省做得是最好的。在9月22日的会议上,我再次强调了这一点。
毫无疑问,我关注菏泽一中,支持菏泽一中,其用意是要把菏泽一中的课程改革放在全省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帮助改革、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同时,希望全省学习菏泽一中的改革,推动全省的课程改革。那么,我一再推荐菏泽一中的课程改革的典型性意义到底何在?
一、对基层的改革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
任何推动改革和发展的智慧都来自于基层,对于一线中小学校创造的经验和改革的成果,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必须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这是我支持菏泽一中课程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在这里,我们对于改革者、先行者的改革举措,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说三道四、指手划脚。任何一个新生的改革事物,都有一个发育、成长的过程。如果一开始,我们就不允许存在问题,甚至因为还存在问题就去否定它的改革探索,这样还会有什么改革呢?
正因为如此,我们对改革者,应该容许犯错误,允许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是,我们应该看到它是率先改革者,它做了别人还没有做的事,这就是改革、这就是值得肻定的地方。
当然,对于改革者存在的问题,我们并不是说它就不是问题了,而是希望它通过改革逐步克服自己存在的问题。
……
二、菏泽一中是我省西部课程改革的典型
2004年至2006年,我曾经分管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那时,有一个很流行的观点,就是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当地没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就无法很好地发展职业教育。这个观点,从整体上讲,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这个观点又不是绝对的,决不是说,经济欠发达县市区就不能发展职业教育。因为当今时代,我们国家是一个人才、信息、物质流动日益活跃的时代,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而且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里的“区域”,其覆盖范围越来越大,可以说,已经超越了行政区划的范围。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分管工作时,着力培育莘县职业中专这个典型,经过几年的努力,这所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了万人,学校的就业率非常高,许多毕业生的收入超过了大学生。有了这个典型,谁还能说经济欠发达地区无法发展职业教育呢!
我们培育菏泽一中这个课程改革的典型,与培育莘县职业中专这个典型具有同样的重大意义——这就是推动我省西部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课程改革的“突围”。
我省西部的几个地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差不多,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差不多,追求高考升学率的压力都非常大。同样的背景,其他向几地市市直高中为什么不能改革?
三、菏泽一中是引领全省课程改革的典型
菏泽一中能做的事情,各市一中能不能做?我们不能不说,许多地市一中、直属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素质比菏泽一中要好的多。但是,我们看一看,在推进课程改革的力度、广度、深度方面,是不是都做得像菏泽一中那么好?不能不承认,有许多地市直属学校,在课程改革的推进方面与菏泽一中还有差距,甚至有很大的差距。
我省中东部地区的许多县市区一中,从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一点也不比菏泽一中差,甚至比菏泽一中要好得多,但是,这些地方的课程改革又做得如何呢?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一直在想,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上半年早些时候,甚至我想,全国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之后,我省将要召开的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可否以菏泽一中为现场来召开?
四、期望菏泽一中成为什么样的课程改革典型
24日22点30分,我在北京国谊宾馆上网,查看各地给我发的邮件,发现有一封举报菏泽一中课程设置严重违规的邮件,内容如下:
菏泽一中高二理科班:
语文、数学、英语各开五节,物理、化学各开四节,生物、地理各两节,政治、历史未开。
菏泽一中高二文科班:
语文、数学、英语各开五节,政治、历史各开四节,生物、地理各两节,物理、化学未开。
如此做法,给菏泽市各高中学校树立了一个什么样的榜样?望教育厅严查。
看了这封邮件,我直接拿起电话,与王可正局长(兼任该校校长)联系落实有无此事。可是电话正占线,我发了个短信,请王局长给我回电话。11点多,王局长的电话来了。
他说:张厅长,我校绝对没有高二分科的概念,更不会有所谓文科班不开设物理、化学,理科班不开设历史、地理的问题。
我相信王局长的话,是基于我与王局长的相识、相知,也基于我对过去一些人反映的所谓问题的调查结果。有多次,我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调查的结果与举报或反映的问题有较大出入,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当然,我今天晚上对王局长的信任也许有些武断,我们还会采取各种途径,了解落实这个问题。
就如何深化课程改革问题,我与王局长在电话中作了较长时间的交流。他说,今天下午,学校开会全面汇报临沂会议的情况、收获和可以学习借鉴的外地经验。菏泽一中这次临沂素质教育论坛有6位同志出席,6位同志分别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然后学校结合各地的经验、做法,从学校实际出发,就下一步如何深化课程改革做出了进一步的部署。
我在电话中进一步了解到:菏泽一中除了继续完善校本课程、音体美“选课与走班”教学之外,将进一步加强通用技术课程改革,准备将通用技术放在高一开设、信息技术放在高二开设;将进一步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班级集中安排一周的研究性学习,这样就把研究性学习课程落到了实处;学校开展了一周的农村生活实践……
王局长谈到的这些课程改革进展与计划,让我非常欣慰!谁能说菏泽一中的课程改革是在做表面文章?……
王局长给我谈到的关于深化和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设,更让我深受启发。他说:为什么要加强综合素质评价?过去,我们让学生补考很难,现在有了这个制度,我们就组织得很顺利。还有,现在不少学生很难管理,结果加强了综合素质评价之后,许多学生的管理比过去好做了。关键是:我们严格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绝对不让学生蒙混过关。这样,对于学校的日常教育与管理,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王局长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说到底,搞好综合素质评价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制度。它不仅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结果的一种静态的记载,更应该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把综合素质评价从内心里重视起来……
在与王局长的交流中,我们反复讨论菏泽一中要走什么样的改革之路?一是做规范办学的典范。坚决摈弃过去的“时间加汗水”的应试教育老路,坚决遵守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遵守国家的教育方针;二是做课程改革的典范……三是做提高教育质量的典范…。说到底,菏泽一中要走尊重规律、依靠科学来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升学率的新路!
在这里,我们要正确处理教育改革中“堵”与“疏”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树立菏泽一中这个典型的意义,就是要通过改革,即 “疏”的办法,来进一步促进“堵”。
在这里,我认为,只有改革的不断成功,才能不断扩大教育走内涵发展的空间,而内涵发展空间的不断扩大,反过来,又会不断压缩违规办学的空间。
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我省基础教育良性循环局面的出现!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们任重而道远!